English

歪批“劳伦兹”

2000-03-15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 劳伦兹的《攻击的秘密》虽说是学术著作,却没有故做高深的专业术语,让我这样的普通读者看得津津有味。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样一些内容,忍不住点评几句:

攻击性。劳伦兹认为,动物都具有攻击本能,常常攻击同类伙伴,这里边含有通过种内斗争进行自然选择的意义,是有利于物种的,然而过量了也有很大危害性。一个生物如果长期得不到机会以某种方式释放攻击能量,就会抓耳挠腮坐立不安,想法找渲泄途径,如乱走、游泳、奔跑等,但最可能的是变得咄咄逼人,攻击自己的同类。

攻击的仪式化。由于意识到攻击的危险性,动物和人类都改用一些仪式化的动作来替代或缓解,比如一只小狗面对不友好的大狗会仰面朝天倒下,露出最易被攻击的喉咙和腹部,那意思是:“我服了,想咬就请便吧!”一般大狗见到这个仪式化动作,往往就停止攻击了。弱者的另一种方法是转而攻击其他不相干的事物。(歪批:比如打不过假洋鬼子的阿Q就去欺负路边小孩、小D、小尼姑之类,拿无辜者出气)。

最重要的仪式是求和和欢迎仪式。它们是对攻击行为的修正、转移和疏导。作者以抽烟为例。说两个印第安人部落的首领斑狼和花鹰都不想再打仗了,但谁都不愿先说出那句示弱的求和请求,两个心怀敌意的首领只好尴尬地坐在一起闷声不响,最后不约而同地把攻击心理转移为毫不相干的猛抽烟叶,以及讨论烟叶质量味道等,进而互相以品尝对方的烟叶发出求和暗示,达成停战协议。抽过这“和平之烟”后,双方也就不再对抗了。(歪批:这回我总算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烟民,而且一见面就要递烟了。这正是一种典型的把攻击心理疏导化解为友好关系的仪式化行为。老也不肯戒烟的烟民们这回可找到了一条动物行为学上的理由。国家首脑间的欢迎仪式更有明显的修正、转移、疏导攻击的作用。想想那场面,一国士兵紧握武器死盯着代表另一国的对方首脑,指挥官向他举起又猛地挥下战刀、冲着假想敌放出隆隆礼炮等等,都是以欢迎仪式浓缩替代真正的战争,将其修正为友谊的最强烈表示)。

攻击行为的通常受害者之一:最亲密的人。劳伦兹指出,越是亲密友爱的小团体,内部攻击本能就被压抑得越利害,从而也就越容易引发攻击。他说:“没有一种爱是没有攻击性的。”“爱的对象也是攻击的对象。”(歪评:怪不得那些婚恋肥皂剧中的男女主角总是互相吵闹没完。看来你想爱上一个人,就得有这样的心理准备:准备吵架。反过来说,如果有个女孩老跟你找碴闹别扭吵架,那八成是她心里已有了你,你小子很可能要交桃花运了,还傻楞着干嘛?)

个体距离。劳伦兹举例,说一群穴鸟停在电线上,每两只之间的距离相当于相互间嘴啄不到的距离。于是大家就成为一个刚好能抑制住攻击本能的友好团体。这就叫个体距离。(歪批:①我们跟他人闹得不愉快的原因之一,就是没调整好相互间的个体距离。②如某男士与女性的个体距离亲密到被她看做是“自己人”的地步,他就得忍受她的攻击责骂;如果没到那个份上却妄图拉近双方的个体距离,那就会吃她的耳光还不敢回手。

……

还有些劳伦兹式的格言也很值得玩味:

“我们是被进化中伟大的建设者……截止目前为止‘最新’的作品,但当然不是他们最后的作品。”“我们不要过分乐观地以为人类可能有些更好和更高的进化。”

“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个大障碍,就是不愿承认自己是由动物进化来的。”

“幽默和知识是文明的两大希望。”等等。

总的看来,《攻击的秘密》比《雁语者》,甚至比《所罗门王的指环》更多地比较人与动物的行为。全书前面大部分还是把人与动物的行为掺合着讨论,从后面第十二章起,作者的视角完全回到人类自身,干脆撇开动物,专门讨论起人的社会行为来。这反映出他通过研究动物行为来关注、反思并试图揭示和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特点。

在如何解决人类社会问题上,老先生除了提出“爱一切人”的有点老式的口号外,没有什么更好的药方,显得有点力不从心,从哲学、社会学意义上也显得过于单薄。看来这并非这位动物行为学家的专长。不过,这些不足难以掩盖他的研究成果和思想闪光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